联系我们
电 话:400-088-5303
传 真:0797--8194256
手 机:13970706060
E-mail: [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zgzfhg.com
您现在的位置:赣州市正丰化工有限公司 > 详细信息

三大因素作祟 原油市场熊相毕露

作者:管理员 来源:管理员 点击数:1905 发表时间:2014-11-12 10:46:44
  寒冬将至,而现在的国际原油(76.96, -0.44, -0.57%)市场似乎也进入了漫长冬季。
  油价的牛熊转换似乎在*夜之间。布伦特原油从115美元到90美元,继而到81.63美元……每桶价格跌幅近30%,不断刷新近年来新低,而这发生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之内。跌跌不休的走势让作为大宗商品标杆的原油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这是操纵市场的机构搞的*场阳谋?还是全球宏观经济前景悲观的现实反映?亦或是页岩气革命的压力倒逼?回归国内,原油熊市之下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又有几何?是否会对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产生涟漪?《每日经济新闻》将带您追根溯源,探求原油暴跌真相,以及产生的种种影响。
  2014年对于产油国来说,是十分难捱的*年。布伦特原油价格自6月中旬创下阶段性高点以来,已累计下跌近30%。
  11月4日,沙特阿拉伯宣布上调12月销往欧亚的原油官方售价,但下调销往美国的原油售价,油价寻底之路远未结束。正像德勤中国*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言:“国际油价恐怕是*不好预测的,还是不要轻易预测。”但他认为,低油价至少在2015年会持续。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区经济学家拉弗蒂(TomRafferty)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大幅下跌,原因在于石油供应大幅增加,而主要石油消费国需求低迷。除此,不断显相化的国际政治博弈以及美国页岩油产业羽翼渐丰都使得本轮油价下行原因及其未来趋势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原油需求未达预期
  今年初,曾有分析称2014年至2015年原油供需形势将有所好转。国际能源署曾在今年初连续四个月上调2014年国际原油需求预测——理由就是全球经济复苏加速。
  国家发改委能源中心研究员姜克隽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原油供大于求的原因与各方对全球经济回暖的判断不同有关,产油国普遍较为乐观,即使在年初原油需求已经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他们依然相信需求会实现反弹。
  然而,事实并未如预期那般乐观。
  根据国际能源署10月发布的报告,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是2009年以来*低水平,并认为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远逊于此前预估,预计油价也可能进*步下跌。
  报告谈到,随着全球经济改善,需求会在2015年出现温和复苏。不管是美国、欧元区还是新兴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都让人笑不出来。
  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欧元区*季度GDP同比上涨0.9%,二季度为0.7%,均低于市场预期。作为欧元区火车头,德国8月工业生产出现了2009年1月以来的*大跌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将美国的经济形容为“康复中的病体”,“虽然从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复苏风头强劲,实际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直言,美国所谓的强劲,并没有真正拉动其石油需求,因此对国际原油的供需不平衡并没有实质作用。
  而作为带动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各主要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也不如人意:巴西央行[微博]刚刚将其今年的GDP增速预期从0.27%下调至0.24%;印度*季度GDP增长率为4.6%,而4年前这*数字为8.6%;中国也同样面临着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
  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今年以来*三次调低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的主要原因就来自欧元区的持续低迷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导小组*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认为,我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于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会产生中长期的负面影响。
  页岩油创造“新秩序”
  *方面是经济增长放缓将原油需求拉下水;另*方面石油输出国的钻油机仍在没日没夜地“啄食”。
  今年7月份,欧佩克还曾乐观地预计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继续增长。仅仅*个多月之后,欧佩克对于“限产保价”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9月透露,在11月底召开的欧佩克会议上有可能调降产量目标——这将是欧佩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次下调官方产量。
  牛犁分析说,欧佩克成员国始终不能达成*致意见,对“限产保价”犹豫不决也是拉低国际油价的*个重要因素。
  欧佩克正在逐渐丧失其对*石油市场的主导权。
  高盛分析师杰夫•柯里曾表示:“尽管我们仍相信欧佩克依然是生产调节者,但它不再是率先行动者。”他认为,美国页岩油产量必须减少,才能平衡全球石油市场。国际能源署在去年*份报告中称,美国将于2015年超越沙特成为全球*大能源生产国。
  得益于技术进步,近年来美国掀起勘探页岩油气资源的热潮,推动美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这降低了美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并引发对美国能源*立前景的探讨,被业界称为*场“页岩革命”。
  美国能源信息局于10月底发表公告称,尽管美国原油出口禁令并未解除,美国在今年7月平均每天出口40.1万桶,创下57年来*高纪录。
  虽然和全球每日消耗量相比,这个数字仍小得可怜,但美国页岩气、油产量的提高已经明显降低了其石油进口量:2013年美国原油进口量降至28亿桶,相比2005年的峰值,降幅近24%;而美国日产原油量约为900万桶,这使其自产自销比例从2005年的70%上升到了今天的86%。
  高盛在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页岩油行业的繁荣发展已经创造出了“石油新秩序”,其影响力将超越欧佩克。
  政治魅影搅局油价
  “二战”以后,国际油价就和国际政治时远时近。目前可能是关联比较密切的时期。至少,俄罗斯总统普京是这么认为的。“全球油价下跌的*个明显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这意味着*各国的消费都减少了。”但他随后补充说,在此之外,“政治因素总是会出现在油价中。进*步说,在危机的某个时刻可以感觉得到,是政治力量在自然资源的定价中取得了*导权。”
  作为全球*大产油国,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有近*半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计算,如果纽约轻质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2%。只有纽约轻质原油价格维持在104美元/桶,俄罗斯才能维持收支平衡——而现在的纽约轻质原油价格已经跌到80美元以下。
从去年底开始,俄罗斯深陷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危机。有分析认为,国际原油价格此轮下跌正是美国联合沙特阿拉伯打压俄罗斯的结果。
对于这*观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采访的中国专家们都持“保留态度”。姜克隽认为,从能源基本供应格局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和这种“阴谋论”并没有直接关联。
  美国智库“美国安全项目”*研究员安德鲁•霍兰德同样认为,这种“阴谋论”高估了美国和沙特联手的能力。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原油出口国当然要承受压力,但是,美国石油生产商同样会有损失。
  他认为,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和其他国家的石油生产商*样成了沙特石油不减产举动的靶子,因为油价走低也会使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减少盈利。
  另*大石油产出国伊拉克也是“流年不利”。“发生在伊拉克的战争并没有对国际石油供需产生根本影响,之前因恐慌而造成的上涨也已经被挤压出去。”牛犁说。
  “地缘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向来很大。”牛犁说,“但他们只能影响石油供需,并非左右油价的根本性因素。”